大国工匠 | 八宝印泥传人杨锡伟

2019-05-31

八宝印泥传人杨锡伟

■南翔

楔子

微信图片_20190531163154.jpg

漳州有三宝:八宝印泥、水仙花与片仔癀。

你吃过八宝饭,喝过八宝粥,可是你听过、见过、用过八宝印泥吗?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八是一个好数字,八字成串的车牌在任何一个城市都能够拍出高价。以八宝名之的除了饭与粥,还有植物,多年生草本八宝,根茎可入药,有清热解毒、散瘀止痛之功,花供观赏。佛门中也有八宝,依次为宝瓶、宝盖、双鱼、莲花、右旋螺、吉祥结、尊胜幢、法轮,是藏传佛教中八种表示吉庆祥瑞之物;寺院、法物、法器、佛塔,以及藏、蒙民居、服装和绘画作品中,多以此八种图案为纹饰,藉以象征吉祥、幸福、圆满。

初始的八宝印泥来自八宝药膏,因该药膏中有麝香、珍珠、猴枣、玛瑙、珊瑚、金箔、梅片和琥珀八种原料,故以八宝名之。这里面麝香、珍珠是人所皆知的名贵药材,猴枣、梅片知之者不多,其实猴枣的名贵仅次于犀牛角,是原产印度山羊肠胃里的结石;梅片为龙脑香科植物龙脑香的树干提取结晶,既是名贵珍稀药材,也是高级香料和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使用于复方丹参滴丸、冠心苏合丸、麝香保心丸等中成药。至于玛瑙、琥珀等既是饰物又是矿物类药材,中医药典早已有之;金箔的定惊、安神与养颜之功,也是传之久远。

八宝印泥里面为何源自药膏?这里有一个资料:始创于清代康熙十二年(1673年)的八宝印泥,创始人魏长安原本经营的是一家药店——源丰药店,此人好发奇想,不仅售药,也搞研发,用八样药材制作的八宝药膏,可治刀伤、火伤、狂犬咬伤、皮肤溃疡,有退黄疸、拔毒、生肌的功效,却因价格昂贵,问津者寥寥无几。魏公平素雅好书画,某次印泥不凑手,偶用药膏钤印,但见光泽如新,鲜艳照眼。于是一边制作药膏,一边研制八宝印泥应市。

手中的一本由刘海粟当年题名的小册子《漳州八宝印泥》说:“(八宝印泥)克服了历代沿用以蜜敷朱盖章易脱落,不耐藏的缺陷。文人墨士惊为异宝,一时生意兴隆。”

何谓“以蜜敷朱”?网上查询若干条出处,皆来自我手中的小册子,并无阐发,不得已,我于漳州采访之后返回深圳,微信询问八宝印泥国家级传人杨锡伟,他留言告知:古时调制印泥,用的是蜂蜜,盖印之后色泽易褪。

当时的汀漳龙道尹(晚清时设汀漳龙道,下辖汀州府之县、漳州府之县与龙岩州,道尹是民国初年之官名,管理下辖各县行政事务,隶属省长)侯嗣达用过后,认为品质极优,便劝他专营八宝印色,并为其店取名“丽华斋”。嗣后侯道尹将八宝印色作为贡品送上京城,乾隆皇帝用后十分满意,将其颁赐近臣,又派员到漳州征调,专供朝廷使用。清末,龙溪知县曹木章曾颁布告示,禁止假冒魏氏丽华斋八宝印泥。清光绪三十年(1904)六月,清廷亦颁《商标注册试办章程》,魏氏丽华斋八宝印泥注册“钜鹿牌”。魏氏丽华斋曾于1915年在广告中写道:“秘制八宝印色在前清康乾之时已驰名都中。凡至京师通人学士、大书画家,莫不器重之。”

国人心态,但凡贡品,无论吃、穿、药、用,都是好的;这种看法,与早些年我所经历的物质匮乏年代,百姓都稀罕“出口转内销”差堪近似。

2019年1月6日是一个周日,天气稍显阴湿,我与漳州友人一起来到了漳州老城区青年路242号,抬头便见“八宝印泥厂”几个朱红大字。进得一楼售卖印泥兼及文房四宝的店面,瓶装、罐装与盒装的各式印泥令人目不暇接。未及一一细看,一个面目白皙、身着一件黑色夹克的中年男子闻声下楼,他用带着闽南口音的普通话引我们上楼。

这就是我今天要采访的对象——八宝印泥的市级、省级、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杨锡伟。



1964年1月4日出生的杨锡伟,我们采访之时,刚过了55岁生日

他就是在芗城老城区呱呱坠地是打锡巷土生土长的漳州人。漳州是第二批颁授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类似打锡巷这样的古旧街巷自然是这座名城的组成部分。此巷曾以制锡器而闻名,许多人以此为生,如以前的酒壶大多锡制除此外,还有一部分人是从事锡铂纸业,后来大家叫习惯了,所以就叫成“打锡巷”“文革”当中,打锡巷一度易名为“卫东路”,那是更为应景的一个时代徽记。

杨锡伟的父母都曾供职国企1971年7岁发蒙读书。小学5年,初中两年,1978年毕业时还不到十五岁。杨锡伟共有7个哥哥姐姐,一拨儿都赶上了知青上山下乡。他排行最末,有幸排除在“大潮”之外,却也因父母养育负担太重,早早出来工作了——未成年人,当然只能打零工。先后在罐头厂装箱,在糖厂搬运……。适逢改革开放,可以不凭出身凭本事吃饭了,而之后风起云涌般的读书热中,也知道文凭的紧要,他后来的高中和大学文凭,都是边工作,边读书,边上课,一册一册,一年一年,慢慢叠加、累积,勤奋辛苦拿到的。

1985年,年方20出头的杨锡伟招工到了青年公司做印刷,主要的印品就是塑料袋。 这样的工作于他而言,毫无挑战性,所幸两年之后他调到了八宝印泥厂,从此开启了他长达30余年不离不弃的研发与调制印泥的人生之旅

在做业务工作的同时,由领导牵头,印泥厂很快成立了一个印泥兴趣小组。志同道合者,兴趣存焉。6个年龄相当的人在一起砥砺切磋,没日没夜地在油啊泥啊以及各种配方里面琢磨、比较、试验。那一段时光特别令人怀念,而其中一位,都过世几年了。一生,有时候就是那么短暂。

除了笔墨纸砚,印泥也是我国特有的文房之宝,古往今来,无论是文件签署,文物典籍以及金石书画之钤记,都要用到印泥。据史书记载,印泥的发展已有二千年的历史,早在春秋秦汉就已使用印泥,那时的印泥是用黏土制的,用时以水浸湿,这就是当时称封泥(亦称泥封,乃古代用印的遗迹)。到了成熟的纸张造出来之后,人们又改用水调制朱砂于印面,印在纸上,这就是印泥的雏形,到了元代,人们开始用油调和朱砂,之后便渐渐发展成现代的印泥了。

可以说,朱砂的有无是印泥质量高低的一个分水岭。辨识印泥是否朱砂所制,可用一个简易的方法:钤印于纸张上,再将纸张背面置于电炉上方烘烤加热,观察印记的颜色——随着温度的升高,印记颜色逐步变暗褐、趋黑;纸张离开热源后,印记马上反弹,恢复原初本色。有以上现象的即是朱砂印泥,反之(加热后颜色不变化)则非朱砂印泥。我们现在见到一些古画,其画面上的诸多颜色经受不住岁月的磨蚀,业已消褪殆尽,可上面的印章仍然鲜红抢眼,此便是朱砂印泥稳定之功。朱砂为红色黄光六方晶体天然辰砂族矿石,是水银的硫化物,其分子结构较为对称、稳定,具有高度的着色力和遮盖力、良好的耐化学性及对光的稳定性、不溶于水等优点。可以说朱砂是“宝石级”的优质颜料,此乃古今人们选用它制作印泥的原因。

其他颜料并非不能做印泥,可其色泽、品相、韵味、遮盖力、厚重感和耐久性能均不如朱砂。好的印泥无需保养,只需使用之后盖密防尘,置于室内常温下即可。如久放不动遇少许渗油,可在使用之前拿印筋(骨质或玉石所制的搅拌用小棍)顺着一个方向略为翻拌,即可正常钤盖。质次的印泥先天不足,费心呵护也难以保证其质量。高档印泥因由朱砂、植物油、植物纤维构成,可以保障印泥历久弥新,本质存焉。

当年的兴趣小组虽然小也是一只五脏俱全的麻雀厂长书记财务科长供销科长再就是杨锡伟与一位青工同事如果说其他人或许都是挂名的他俩可是真正在一线搞研发杨锡伟觉得一是努力二是用心那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厂里当年多达七八十名员工八宝印泥车间之外还有墨汁车间印刷车间市场竞争已经形成墨汁与印刷生产都缺乏竞争力人浮于事是普遍现象竞争也在工厂内部发生与他一道搞研制的同事忽向厂长提出做配料一个人就够了,于是杨锡伟又回到门市部去做业务。

不管在个部门他深知只有研发出高质量的产品才是企业生存的王道墨汁车间与印刷车间技术含量都不高,很多私家作坊都会做,唯余印泥或存一线生机况且此时他与印泥之间已经生发了一种微妙的情愫

兴趣恰与感情相同一旦生根自如春雨滋润,分蘖萌发。工余时间,他默默在家伴随着朱砂、艾草、花椒、蓖麻油……一堆瓶瓶罐罐,琢磨着、配置着、调制着。也不时到书店、图书馆去找资料,在与老人以及书画家的闲聊之中,也希望得到片言只语的启迪。

时光如轮,对于经历过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人来说,用跌宕起伏变幻莫测来形容乃是恰如其分。而从企业走过来的人,转制前后的那种阵痛、彷徨与漂浮,很久都难以消弭。现在看来,“转制”一词或过于笼统了,大的时代背景固然有相通的荣辱,分散到不同的个体,亦有不同个体内在的不一样的悲欣。

微信图片_20190531163245.jpg



微信图片_20190531163311.jpg

1998年,市二轻局经过调研,决定任命杨锡伟担纲厂长。

这时的工厂其实已经山穷水尽。此前墨汁车间与印刷车间先后倒闭了,效益不好,人心思散,原本七八十名员工如今只剩半数,且多是在混日子。与厂子的关系,是“离不掉”,也“好不了”,且一干人马,均靠独树一帜又萧然无声的印泥车间虚度时光。

无论是厂里还是主管部门二轻局的头儿,都相中了杨锡伟,觉得他话不多,却能干,尤其爱琢磨,肯吃苦。

会下象棋的人大概都熟知象棋走法的一段熟语:马走日,象走田,车走直路炮翻山,士走斜线护将边,小卒一去不回还。

杨锡伟既非车马炮,亦非将士象,他就是一个小卒。即便当了厂长,也是一个必须身先士卒的厂长。至于这个无名小卒,是旗开得胜,所向披靡?还是出师不利、颠踬多舛?他都没有详做考虑,“一去不回还”则是可以想见的。也是,在一个濒临倒闭的厂子里,再退又能退到哪里去啊?!

1998年接任厂长之后,他才知晓,厂子的家底比他事先预想的还要糟糕。他看到财务报表,盘点家底之时真是欲哭无泪,所欠银行账款达100多万元,对一个小厂而言,无异于如冰著体,心里整个都是凉的。原以为还有60多万的货款可以冲抵,却发现那一大堆印泥黏糊糊的,要么是次品卖不出去,要么是发出去了也将被退回——那样的残次品不仅市场拒绝,连自己也无法认可。

临危受命,接手一个烂摊子,身边是40多人的吃喝拉撒,每人背后还有一个满是期盼的家庭。说不后悔是假的。坐在我对面的杨锡伟至今忆起,仍然心有余悸,连说自己真傻啊。第一个月执掌印柄,财务账上仅余300多块钱,他觍颜向一个个亲戚告借了两三万块钱,勉强发了一个月的工资,藉以稳定军心。现在想来,还是一个傻。又不是你自己竞聘要当这个厂长而是领导任命的,哪有你去向亲戚私人借贷发工资的道理呢?!

况且瓮中无米、囊中无钱才觉得日子过得真是煎熬。怎么好像才发工资不久,呼啦啦一个月就过去了,又到了关饷的日子?

好在一些老工人表示了理解与支持,认可不能按期发薪水的严峻现实,用现在的词语来说就是:共克时艰。过了两三个月,财政也一伸援手,给予了10万元的拨款借贷,这才得以启动与维持正常的生产秩序。这10万元堪称及时雨、雪中炭,杨锡伟靠此起步、勉力前行。到了第三、四个月有了进账,就陆续还清了。

如果说老员工与财政的支持令他难忘,还有一二供货商他也不能忘怀。印泥厂因欠款出了名,很多供货商都避之唯恐不及,不愿赊账供货。那次到景德镇采购印泥缸,跟人家坦承目前遭遇的困难,人家相信了。商品经济大潮中,信守契约很重要,心与心的触摸,眼对眼的沟通,那一股互信的清流,洵然也是可交的证明。对方不仅允许赊账,还将原本一元一只的印泥缸降到八毛出手。

欠款甚多,收不抵支。无奈之下,一方面发动职工集资,另一方面成立了一个弘雅公司,法人代表还是杨锡伟,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成立这么一个公司的主要目的,盖因货款每一回笼,刚想用来买原材料及发工资,却很快被银行截留还贷去了。如此这般,没有源头活水,何谈溪涧长流?刚成立的弘雅公司充当了资金回笼的蓄水池作用,将点滴入池的珍贵水流,用于滋润与浇灌万斛之苗。

百舸争流之市场,最后胜出的必定是产品独特、质量上乘者。

除了抓管理及效益,素喜钻研的杨锡伟,更多的时间还是花在产品的研发上。不仅研发,重要的工序都是他自己亲手完成。

印泥的制作跟中药的炮制很相像,对了,印泥也叫炮制。

如果说中药的炮制目的,主要是加强药物效用,减除毒性或副作用,便于贮藏和便于服用,那么印泥的炮制就是经过多道手工工序,呈现明、爽、润、洁、易干、不落、不泞、不粘、不冻的特点。当年魏长安从八宝药膏得到启发,启用朱砂、珠粉、真腊石、赤金粉、石钟乳、珊瑚屑、水晶粉、冰片等,杂以艾绒为胎,制成了八宝印色,藉丽华斋为号,广为推布。代代承传的八宝印泥当然有承继、有升华,此之谓:推陈出新。迨至现代,简言之,高档印泥主要由朱砂、植物油与植物纤维构成。

到了杨锡伟手中,主要原料为蓖麻油、朱砂、艾绒等多种中草药。

炮制油是第一道门槛,也是最吃重的一道工序。

油必是陈年蓖麻油。蓖麻油是脂肪酸的三甘油酯,存在于蓖麻的种子里,其含量为35%~57.%,用榨取或溶剂萃取法获取,广泛用于工业、医药及化妆品中。杨锡伟十分清楚,用料讲究是优质的前提。八宝印泥用的是上好的陈年油,存放时间最好是10年上下。油中加入十几种中草药一起熬制,去掉油本身中的异味与水分,汲取药材中的香气及防虫、防蛀等有效成分,之后密封,放置阳光下照晒,为达到其稳定性,存放半年以上再用会更好。熬制的时候一定要心气平和。他举例道:“如果今天你跟人家吵架了,煮出来的肯定不行。火太大烟过浓不行,火太小烟不够也不行。”

二是朱砂选料与研磨。朱砂又称辰砂、丹砂、赤丹、汞沙,是一种硫化汞矿物,原本是炼汞的主要矿物原料,却也是中药材,具有镇静、安神和杀菌之功。古代一些帝王与道士追寻长生不老,沉迷炼丹,即是丹砂。八宝印泥从贵州铜仁进货,杨锡伟更钟情旧朱墨做原料,比之朱砂矿石更细腻柔和。各地朱砂矿经过历朝历代的开采,颜色纯正的矿石已然难得,故而一般制作用的朱砂都加入了工业原料。杨锡伟对纯天然原料,近乎痴迷,绝不愿为省钱省事,减损“物力”。他反复跟我道:“我买朱砂是最好的,是药用朱砂。好的朱砂一吨78万,好的朱磦一吨83万,如果在里面掺杂30%的石粉就便宜很多,三四十万吧。掺杂的我绝对不要。”

三是艾草的搓洗抽丝。以往艾草是用姜水熬制,熬到一定程度再洗,洗掉皮晒干再抽丝。气温越高越好,一年只能做两三个月。杨锡伟手中改变了这个程序,直接搓艾、抽丝,非常辛苦。他甚至直接到乡下去指导农家如何搓丝,放在簸箕里,用生艾搓丝,先搓后抽。因是纯手工,价钱不低,一克成品艾草高达1.4元。

……

经过一系列琐细繁缛的工序,装缸保存。高档的印泥还要在封存前加一帖金箔,杨锡伟道:“金箔是非常薄的一片,放进去要很仔细,很费功夫的,不然就会碎掉,品相就破坏了。有人怀疑,问上面那一层是不是布,那绝对不是布,是真正的金箔。”金箔既是老祖宗的标识,亦有原装封存之意。印泥制成后不能马上使用,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存放,才可放入瓷质的印盒内,以供启用。


在与杨锡伟一个下午的聊天之中,他的聪慧、执着与钻研劲头给我很深印象,除此之外,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谨慎、提防心和保密态度。

譬如用料成分,现在信息发达,除了书面资料,各种网上资讯也多,严格的保密很难做到。清人魏长安研制八宝药膏的要药之首是麝香。麝香即使在一两百年前也是名贵药材,《神农本草经》将其列入药中上品,历代医家均誉其为“诸香之冠”。更不用说晚近几十年,麝类野生动物早已踪迹难寻了。我这次到漳州,也去了漳州三宝中的另一宝——片仔癀博物馆参观,始知单一中成药中,片仔癀在海外销量最大。来前的疑问是他们从哪里得到天然麝香的——在此释疑——国家批准该企业在陕西、四川各有一个麝的养殖基地,人工养麝,活体取香。魏长安在八宝药膏的基础上研制八宝印色,自然不会再用到昂贵而并非必须的麝香了。

饶是如此那些名贵药材的过往依然予人强烈的吸引与丰沛的想象

杨锡伟讲到自己用料的讲究之余也谈到买料的障眼法,亦即买中草药,往往是分跑几家药店,有时还特意跑到僻静乡村的药店去买,以免让外人归总分析出这个八宝印泥掌门人大概的配方。至于常常去买八角、花椒、胡椒,一买一大包,不熟悉的还以为他是卤菜店的大厨,等着他手里的调料烹制出香喷喷的猪下水呢。

杨锡伟不仅不肯对任何人包括来访的各路记者及作家,告知八宝印泥的全部或大部分用料如同片仔癀目前也只肯公布四味主要用药麝香牛黄三七熊胆他只说八宝印泥需要朱砂朱磦、八角、花椒……。

我采写手艺人主要关注的是两个方面一是他们的经历二是他们的技艺故而希望在保密的前提下看到一些明白一些呈现一些却也只在他不勉强之时上楼去看了一个几平米见方的工作室除了一架子上摆满沾红色印泥的碗一只微波炉,别无长物。因在技艺方面我无法探知更多、感受更多与铺陈更多,只能尽量利用现有的采访与资料典籍中的钩沉,藉以迂回呈现。

他道曾经被人家偷看过一道工序那时候保密意识不强并非处处锁门那次是一个上海的同行过来拜访在二楼会议室聊天中途他说出去上厕所结果客人没有去卫生间跑到工坊去看了本印泥的工序并尖端若是同行一看即知。得到教训,现在工坊都上锁,“闲人免入”。

也有一个同行用了激将法,希望套出更多门道对他说你们要提高质量就要提高熬制的温度我们都用到400度以上了他一听即知这是假话回应道“我们比你们的温度更高,都超过500度了其实哪里可能到400度到那个温度肯定什么都化了到什么温度大略控制多久再慢慢退火——我们现在还坚持用木炭火,就是为了求得稳定的质量。”他露出难得的笑脸道,“我知道他想套出我的秘密,他想蒙我,我也会反过来蒙他。”

在一个专利技术得不到有力保护的现实环境中我能理解他时时提起与绷紧的防范之心

正如前年我去“中国宣纸”,董事长一句话让我惊讶,他说很多书画家都没有用过真正的宣纸,他们用的是书画纸。采访了八宝印泥传人之后,亦可加一句:很多人都用过印章,但未必用过印泥,他们用的或许只是印油。印油主要用于公文盖章,印油是液体状的,类似于红钢笔水,盖出的章印颜色较浅。多年以来在财务等方面,对使用印泥还是印油没有特别的要求,只要清晰就可以。为方便起见,用印油的较多。

即使用过印泥普通公私章所用印泥与书画用印泥质量也判若云泥

善用印泥的人选择好印泥,类同善书画者选择好笔墨,善治印者选择好石材。其品质的优劣与高下,直接影响其艺术效果的彰显。此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也。篆刻钤印或书画上用的印泥,不是一般文具店所售之印泥。文具店所售印泥因其质粗,油重,色浮,不能表达印章之本来面目。不可用作治印钤样以及书画盖印。

有人这样类比印泥是印章的衣服。衣装不整,则不免失之寒碜;印泥不佳,则印章不能生色。

不少资料显示中国产的印泥,以漳州八宝印泥厂、北京的荣宝斋、杭州的西泠印社三处最有名(也有加上常州璟玉堂的龙泉印泥的。好的印泥,色泽鲜明,厚亮细腻永不晦变,且沉厚不走油,拓用之后,印泥上会留结一层光泽

杨锡伟为八宝印泥做过多个课题研究譬如1996至1998年他做的《八宝印泥耐高温、耐热性、耐水性的改进提高》,在保护原有特色的基础上,提高了产品品质。经多次试验,产品在正负100度恒定温度中,色泽不变,盖印后放在清水中浸泡48小时不褪色。

“丹霞牌”“八宝牌”印泥因其“鲜艳饱和、气味芬芳、浸水不化、色泽长新、燥天不干、雨天不霉、夏不渗油、冬不凝冻”八大特点,历年来获誉无数,也得到书画篆刻界的喜爱与推崇。

1983年,“漳州八宝印泥配方”国家轻工业部定为绝密级。1993年12月漳州八宝印泥国内贸易部认证为“中华老字号”。2006年4月,漳州八宝印泥再次中国文房四宝协会认定为“国之宝”。2008年6月,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漳州八宝印泥,既是文房用品,也是旅游纪念品。依照传统进贡清廷方式已有特级贡品、一级贡品贡品、极品、珍品、上品等六种等级有半两一两、二两、四两、十两、二十两等多种有樟木盒、脱胎盒、皮纹盒等多种装璜

谈及厂里目下的状况杨锡伟告诉我,身边多为青工她们好学多思上进心强网上宣发与销售的主力是她们,常常是一个人身兼数职。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当下,唯有不断变革图新才能生存杨锡伟的女儿杨煜便是父亲的传承人之一1992年出生的杨煜本科学的是工艺美术这么多年的“跟班”,女儿整套都会做:配料、分装、销售……

秘方也郑重交付了女儿。

但是老爸还是“留了一手”,没有将搅拌及熬制技术合盘托出。

他说:“配方也好炮制也好,其实都很简单,难以把握的是过程。情绪稳定平心静气才能熬制好让她再跟我几年吧,等到她完全褪去了浮躁之气给她不迟

访谈结束出门之后,天色放晴,大街小巷飘逸着水仙花的芬芳

我想,如果说杨锡伟制作八宝印泥有很多诀窍,那么这条培育传承人之形而上的诀窍也一定不能遗漏。

微信图片_20190531163358.jpg



关于作者


南翔,教授,一级作家,著有小说、散文、评论《南方的爱》《大学轶事》《前尘:民国遗事》《女人的葵花》《叛逆与飞翔》《当代文学创作新论》《绿皮车》《抄家》等十余种;作品在《人民文学》《上海文学》《北京文学》《中国作家》等刊发表百余篇,作品在江西、北京、上海、广东等地获奖20余个,小说两度获提名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并四度登上中国小说排行榜;另著有非虚构文学《手上春秋——中国手艺人》。



分享